海洋经济背景下的螺旋藻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螺旋藻多来源于人工养殖的碱水湖中,而海水螺旋藻是指利用自然海水为基质培养的螺旋藻。利用自然海水培养螺旋藻的初衷是降低培养成本,但进一步研究发现自然海水培养螺旋藻可以提高其活性物质的产量,增加细胞的抗逆性,并有效变重金属离子富集与超标[1]。海水螺旋藻的发展对于固碳减排、能源开发和资源利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所管辖的海域约3.00×106 km2,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的1/3,同时,还分布着面积大于500 m2以上的岛屿5000多个,属于海洋大国。制订正确的海洋发展战略,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提取海水藻蓝蛋白的意义
当前中国已成为国际上主要的螺旋藻生产国,螺旋藻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却不是最大的消费国。市场上流通的螺旋藻产品(粉、片、胶囊等)中,90%属于膳食补充剂[3]。中国螺旋藻以出口藻粉为主,或以粗加工产品投放市场,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螺旋藻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而中国淡水资源稀缺,所以开发海水螺旋藻养殖和藻蓝蛋白的提取,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宾美生物-海水螺旋藻提取物(藻蓝蛋白E40)
一、21世纪理想食品“Food For Tomorrow”——螺旋藻
2021年3月1日,螺旋藻被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局添加到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中并正式实施,目录中标明了螺旋藻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适宜免疫力低下人群食用。
螺旋藻与细菌一样,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所以又称蓝细菌,在显微镜下可见其形态为螺旋丝状,故而得名。蓝藻的细胞结构原始,且非常简单,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生物,在这个星球上已生存了35亿年。因此,最初的螺旋藻是生长在海水中的,后来退化到淡水中生存,科学家通过高新技术将它重新带回海水中,将恢复其远古时的神奇功效(百度百科)。
二、来自海洋的“食物钻石”——藻蓝蛋白
藻蓝蛋白是从螺旋藻中提取的天然蓝色蛋白色素,可作为天然色素用于食品、化妆品等,同时因其荧光特性可制成荧光试剂、探针、示踪物质等,已用于临床医学、免疫学、生物学领域。近年来研究表明,藻蓝蛋白具有抗氧化[4]、抗肿瘤[5]、抗糖尿病[6]等功能活性,可作为药物成分用于医疗保健,同时还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理想光敏剂[7]。作为天然色素,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中,而在医药领域如高端生物制剂和精细化工等产业将带来创新促进和升级,诞生诸多的衍生产品系列。
藻蓝蛋白提取-过滤杂蛋白系统
聚焦营养与健康,创新发展藻蓝蛋白产业链
2017年6月,广西省北海市与秦皇岛等7个城市共同获批成为国家“十三五”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浙江宾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围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创新示范项目”(北海)并在项目中,以海水螺旋藻为原料,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从中提取食品级、保健级等多个级别的藻蓝蛋白,构建以藻蓝蛋白应用为核心,其他产品为辅助的螺旋藻高附加值和多元化开发的产业链。
根据国家海洋局、财政部《关于批复北海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复函》要求,示范城市应以推动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产业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产业孵化集聚创新为重点,探索海洋产业创新集聚发展与海洋友好并重的模式,加强产研学紧密合作,显著增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产业创新服务能力,形成一批创新型海洋产业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和聚集区,初步建立集群化、高端化、创新型、质量效益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带动区域海洋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以及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
三、项目初显成效
截至2021年,产品项目团队成员已经在计划内完成年度目标,其中浙江宾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第一年度,已实现藻蓝蛋白纯度色阶测试达到保健级,满足保健食品需求。构建生产线,实现天然色素级藻蓝蛋白的规模化生产。以藻蓝蛋白提取开发为核心,大幅提高螺旋藻制品的商业附加值,延伸螺旋藻产业链,构建螺旋藻综合开发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应用示范体系初步获得成效。
四、社会效益
在后疫情时代,藻蓝蛋白及其产业链关联产品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疾病监测预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螺旋藻养殖具有高效减排效应,将推广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协同创新和产业链延伸,开辟螺旋藻的高端应用新途径,显著提高螺旋藻的商业附加值,尽快实现高端产品产业化,促使海洋生物医药成为中国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等战略高度吻合。
参考文献:
[1] 海水螺旋藻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广西科学,2014年12月,(第21卷第6期)
[2] 中国海洋资源状况[J].能源与节能,2020,(第8期).
[3]许洪高,周琪乐,鲁绯,陈玉川,王力幻,李东.螺旋藻养殖加工和安全性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1,(第6期).
[4]夏冬,孙军燕,刘娜娜,刘冰,杜振宁.藻蓝蛋白抗氧化作用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15.
[5]张昕,郦剑勇,龚兴国.螺旋藻C-藻蓝蛋白亚基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第3期).
[6]张蕊,马璇,刘琳,刘吉东,沈卫.藻蓝蛋白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NFκB和IκB表达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第1期).
[7]张建平,谢洁,张素萍,赵井泉,蒋丽金.两种藻蓝蛋白的光动力光敏性质研究[J].科学通报,1999,(第5期).